最近一个月,围绕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转化平台的建设,南京生物医药谷的工作人员都格外忙碌。对外,前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开展深层次沟通,形成了部分转化合作意向;对内,对现有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始进一步梳理与升级,根据现有情况精心布局18个功能子平台的建设。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实打实聚焦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这让我既振奋又兴奋,我和团队将全力做好一系列工作准备。”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总经理阚苏立博士说。
9月14日,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首批确定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大产业方向,分别遴选20多所国内高校参与建设。其中,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就落户在南京生物医药谷。
这个“国家级中心”为何选择南京?中心将如何建设?未来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01为何选择南京?
具备三大“先发”优势
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校是科技成果的“富矿”,但在推进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难题”: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不能转;技术成熟度不高,不好转;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专业化能力不足,不会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提出要在部分地区试点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对接国家、区域的产业需求,形成高校科技创新全面支持产业创新的有效模式。
面向全国最优秀的高校,有机会将大学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于地区而言自然吸引力十足。江苏最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个”,综合考虑了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
在阚苏立看来,南京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三大“先发”优势,是分中心能够落户最重要的因素。
01
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区位优势明显。
中心无论是对接南方还是北方的高校,或者是服务于全国各地的企业,交通都很便利,通勤时间并不会很长,尤其随着南京北站的建设,南京生物医药谷的交通便利程度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药谷近年来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深入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02
南京拥有众多高校、医院以及生物医药企业,资源优势显著,可以为“从研到产”提供便利条件。
在南京生物医药谷,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国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平台服务全国高校的课题组超过400个,对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有丰富的经验;此外,药谷园区已集聚11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企业梯度完整,任何科研成果的转化,都能在相应的企业找到应用场景。
03
生物医药作为南京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产业优势更加突出。
阚苏立介绍,南京生物医药的产业生态,尤其是产业培育模式,更具有成果发现、孵化直至产业化的“转化气质”,“南京也好,江北新区也好,大量的上市企业、独角兽或瞪羚企业,基本上都是从源头开始培育,以药谷为例,南微医学、药康生物、世和基因等明星企业,都是从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所以说南京有耐心也有经验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02中心如何建设?
打造“全链条”转化体系
作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其承载的使命自然不一般,中心如何建设更是备受外界关注。
9月底,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推进会在南京召开,会上,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发布建设蓝图。中心将在搭平台、促转化、聚要素三个方面发力,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贯通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发现、验证、转化、应用”全链条,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双中心”。
在生物医药领域,新药的研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验证,这些都要高精尖的设备作为支撑。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将设立18个功能子平台,包括智能药学平台、药物设计与筛选发现平台、数据库与生物样本库平台、未来技术研究平台、医疗器械与装备平台等。
“此前,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拥有大量的设备与较高的技术服务能力,这些都为中心的建设打下了基础。”阚苏立介绍,中心还将充分利用辖区内资源,发挥企业技术平台的作用。
比如,药康生物是国内模式动物领域的龙头企业,小鼠品系拥有量居全球首位,是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共建单位。公司总经理赵静介绍,“我们的服务对象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与医疗机构以及生物技术公司和新药研发公司。目前通过药康这一平台的转化,已覆盖几乎全部重要疾病领域,支撑包括每年几百项创新化药、生物大分子、细胞和基因治疗、活菌药物的IND申报(新药研究申请)和转化。”
除了硬件上的支撑,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还将在资金与基金上强化服务保障。充分利用多元化科创引导基金和科创债等金融工具,支持高校与附属医院的临床研究进展,加速概念验证以及中小试放大,并为高校项目从课题组走向产业的过程设立早期启动扶持资金。同时进一步引入容错和风险应对机制,丰富基金投入评价体系,确保基金做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将结合自贸区南京片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出台专项政策,推广典型模式,打造政策特区,为试点任务保驾护航。
03 发展前景如何?
未来“产出”更多成果
在江北新区星火路西侧,由11幢白色建筑组成的江北新区现代产业中心内绿树成荫、花草芬芳,中央广场和中心水景的打造,让整个园区更显活力,建筑物别致的造型以及白色的外立面,让科技感与现代感扑面而来。这里,将成为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的运营载体,可以预见,不久之后将有数百个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项目在此落户。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的首批共建单位为全国二十多所知名高校及附属医院,对于中心的建设,高校的科研人员也充满期待。
“之前,高校的成果转化存在一些瓶颈,中心的建设相当于给全国的高校开辟了一个科研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劲表示,对于高校老师而言,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推出的两项政策非常“友好”,一是让高校老师可以选择自己进行成果转化,或者是给老师匹配一个团队来转化,让老师有了选择;另一个是金融方面的支持,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设有投资委员会,项目经评估通过后,不需要老师再为融资发愁。
中国药科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狄斌表示,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的建设,对于推动南京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非常关键。之前南京缺乏这样一体化的转化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后,可以更好地衔接政府、高校、企业、医院,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实现协同作战,攻关一些重大项目,对于国家创新药研发做出更大贡献。在狄斌看来,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的建设要对标全球知名的波士顿生物技术中心,未来“产出”更多成果,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的新高地。
除了高校老师之外,企业也将因此获益。根据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的运营机制,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与科技领军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定期梳理并发布企业技术需求,由企业与参建高校共同选题、答题,以“企业张榜、高校揭榜”等方式,开展校企协同攻关。
试想,在不久的将来,当一批新药创制的重大技术瓶颈在此突破,高端医学装备研发的核心技术得以攻克,高校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将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