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个独立车间里,新研的充电模块产品挨个接受老化、高低温、防水测试;走进封装区域,多款不同型号的光储充一体式充电桩打包完毕,准备发货……来自深圳的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10月决定落户南京,成立中国区总部,但在拿地、施工的一年多时间里,企业并不打算闲着——位于江宁区九龙湖、秦淮路的两处过渡场所里,产品研发和产能爬坡齐头并进。
南京英飞源研发生产基地实景效果图
“市场趋势推动、自身发展需求、地方政府厚望,都不允许我们被动等待。去年底,全国领先的充电模块全自动化产线已经投产,预计年产电能变换核心模块18万台。”公司副总裁韩涛说。
2014年注册成立、3年内成为电能转换行业龙头,随后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韩涛看来,超前于市场的前瞻性创新,是年轻的英飞源一路高光的重要推动力。
充电模块作为电能转换和控制的核心部件,在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新国标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国内充电服务市场。凭借创始团队20多年的技术积淀,彼时刚成立一年的英飞源,靠着自研的15kW充电模块产品在一众友商中脱颖而出,次年完成营收破亿。
后面的故事业内尽知:2016年首创20kW充电模块,2017年获得A轮融资,2019年高防护30kW充电模块、获得B轮融资,英飞源的技术迭代速度划出一条漂亮的摩尔曲线,在细分市场迅速确立龙头地位,多项技术参数被同行公认。
功率密度不断提升的同时,英飞源敏锐捕捉到未来赛道。2020年,散热快、噪音低、寿命长的液冷充电模块进军德国最大的液冷充电站,彼时的国内市场尚未从价格上脱敏,产品难以铺开。但在去年,深圳宣布建设“超充之城”,今年一季度将落地300座超充站。早有准备的英飞源得以实现大批量供货。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车网互动的实施意见,最早布局V2G产业链、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80%的英飞源,再一次站上风口。
他们身上散发的种种特质,被千里之外的南京江宁经开区及时捕捉。“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我们通过大数据筛选寻找高成长性企业。透过企业的业务订单、财务情况等信息,就能一眼看出它的发展临界点在哪、未来有没有爆发可能性。”江宁经开区招商二局局长熊晶晶告诉记者,来自深圳的英飞源就这样被他们锁定——
企业自带的先进制造业属性,与园区主导产业高度契合,一旦在宁设立制造中心,大规模的固定投资势在必得;企业具备多项“业内首创”的领先技术优势,最核心的充电模块产品为国网等客户供货,且还在不断更新引领市场……
近年来,南京持续强化产业链招商、合作伙伴招商等招商渠道,营造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今年的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招商攻坚突破年”行动,重点突破先进制造业项目、未来产业项目等。“在确定了企业向外开拓的意向后,我们下定决心全力争取这一项目。”熊晶晶说。
2022年3月,企业主要负责人从深圳飞赴南京,双方顶着疫情影响第一次见面,马不停蹄地现场考察多个地块后,紧接着座谈、看规划。就这样完成多次互访后,当年10月,英飞源决定在南京投资设立华东生产研发基地,并定位为中国区总部,与深圳的全球总部共同组成企业的国内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深圳是我们的发源地,制造业发达,但生活成本较高。而江浙一带,南京是高校院所最集中的城市,特别是电气工程、电力电子、自动化等专业的人才资源储备丰富,这与我们的研发方向紧密相联。”韩涛细数南京各项吸引力,多家能源类装备企业集聚江宁,向外辐射常州、溧阳的多家合作厂商,企业对在南京的未来无限看好。
一手抓引进,一手抓落地。南京市投促部门会同各板块、园区,强化攻坚重点招商项目转化,特别是加快推动涉地类招商项目开工建设,倒排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开足马力”促投资。
让熊晶晶和同事意外的是,一众优质地块中,英飞源反倒对一个最“偏远”的情有独钟。它位于江苏软件园的迈瑞医疗隔壁,在考察之初只是坐落在半山腰的荒地,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能通往主干道。“这里有山有水,生态优环境好,又很安静,对于我们这一群工程师来说,可以埋头专注做自己的事,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园林式企业。”韩涛话锋一转,“别看这里现在还很‘偏’,在园区的未来规划里,配套设施会逐步跟进,不用担心生活便利性。”
企业看中了“野生”,江苏软件园并未因此止步,而是尽可能为他们营造舒适环境:征地流程快速启动,73亩的科研用地顺利获批,桩基施工正在最后阶段;总长1.2公里的两条道路将专门修到企业门口,未来将移交市政部门管养。“通过启动重大项目提前服务机制,把所有审批流程前置办理,确保企业一旦找好施工单位,拿地就能开工。”江苏软件园企业服务部部长刘毅说。
韩涛坦言,公司专注技术本身,现有的800人里,超一半是研发人员,市场、行政、公关岗位配备较少,特别是来到陌生城市,对于拿地、注册等流程“两眼一抹黑”,“南京给了我们宾至如归的感觉”。
尽管目前还“蜷缩”在两处过渡场所,英飞源的研发生产仍快速进入佳境,南京公司设立第一年,就完成了1.35亿元的年产值。“园区提供的厂房各方面硬件都比较成熟,我们无需太多改造,直接搬进来就能用。”韩涛同时表示,随着产能爬坡的需要,以及春招新员工的加入,眼下两处场所马上也不够用了,“我们还在物色新场地,过渡期不等于就可以‘躺平’。”
这样的态度,与今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三遍的“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如出一辙。今年,南京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行至半程,“抓产业促创新引项目”,被放在要扎实、踏实推进的首要位置。小小一个充电模块,既勾连起汽车、智能电网、储能与氢能等南京几大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更连接着制造业向高处攀登、基础设施超前规划等城市发展的大事要事,被各方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