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片天空,南京怎么飞?

“空中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近日,一架5座的“空中汽车”,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飞到珠海九洲港码头,全程约20分钟。而乘坐地面汽车,从深圳到珠海大约需要2.5—3个小时。

这架“空中汽车”,正式的名称叫做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在它惊艳首飞的背后,是低空经济万亿级的广阔市场。

南京,是中国最早一批涉足低空经济的城市。3月14日下午,南京甲辰龙年的首场“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主题就聚焦低空经济——积极布局低空产业,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引擎。

南京低空经济,将如何迎风起势?

Image

低空经济,南京的基础与条件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经济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低空经济就是以航空器为主、低空活动为牵引、多产业融合的新经济形态,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等等。

坐着“空中的士”去上班,搭乘“无人驾驶飞行器”低空旅游,借助无人机配送……这些曾经在科幻电影中才有的画面,如今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落地开花,而这些都属于低空经济的范畴。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院长燕雪峰看来,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带动能力很强,未来极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其实,发展低空经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早见端倪

2021年2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

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3月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

业界甚至有观点称,2024年或将成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各地竞相布局这一新赛道。

南京作为国内最早涉足低空经济的城市之一,早在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开始在南京浦口区,进行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020年,南京成为全国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之一

2024年伊始,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订单不断,产线生产计划已经排到4月份,而且外销比例达到50%,在东南亚、南美等市场很受欢迎。生产车间里,植保无人机、巡检无人机、物流无人机3条生产线,基本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月产量达2000架。

企业的无人机产品,能够“墙内墙外齐开花”,得益于产品的技术领先优势。南京有很多大院大所,也有很多供应链的配套,低空经济的产业基础和科教支撑很有优势。

一方面,低空经济相关科教人才优势明显。南京有多所高校与低空经济相关,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拥有全国唯一的直升机专业,全市拥有航空航天领域两院院士10多名,中青年专家约400人。

另一方面,产业集聚态势已初步成形。南京低空经济产业,主要分布在浦口、白下、麒麟、临空经济示范区等板块,在制造、飞行、保障等关键环节,均有布局。全市已集聚百家航空航天企业,其中规上企业占八成,2023年低空经济关联产业营收近30亿元。

“雁阵”齐飞,新引擎的轰鸣

在南京龙年首场“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座谈会之前,与会人员参观了一家航空科技企业——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受到央视关注的“空中汽车”研发生产企业。

虽然才成立2年多,但亿维特已经完成了多款中大型无人机的设计研发制造,还实现了五人四座eVTOL原型机总装下线。其主产品预计将于未来两到三年推向市场。

“飞行汽车”是可以实现未来三维立体交通的重要变革。根据摩根士丹利等机构预测,以eVTOL为主要载体的城市空中交通,将催生万亿级市场。

放眼全国,目前在深圳,围绕eVTOL打造的典型应用场景,已初见雏形。深圳通过打造应用场景、提供政策支持,吸引了全球知名eVTOL研发制造和一批龙头企业进驻。

以典型项目引路,带动上下游企业布局,形成以产带链、以链兴群的良性循环,或许能为低空经济发展打开新路径。

在长江南京段,船员们已经体验上“手机下单+无人机配送”的全新购物方式。仅需十多分钟,不靠站、不上岸,在船上就可以完成物资补给。

截至去年末,江苏长江汇水上无人机物流配送平台已服务近50万船员、超3200家航运企业,发生交易的船舶数超4万条。这既为航运业减少了船舶靠离泊服务区产生的柴油消耗,也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

早在2021年,南京就已建成沿长江的98公里低空经济示范区,实现长江巡检、不停船购物、应急救援等典型应用。

不过,目前这些项目仍未形成较大声势和示范效应。低空经济的起飞,呼唤着制造与服务、政府与市场、产业与宣传更加紧密配合、同向发力。

望向天空,信风且扬帆

在“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中,与会企业家们最为集中的诉求和建议,基本是围绕“专项政策”“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问题展开。

江苏长江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保利提出,由于长江岸线资源有限,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长江边建设无人机通用机场,难度很大。建议南京有前瞻性地布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从而降低民营企业进入这一领域的门槛。

南京航天国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维顺认为,低空经济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带动性强,南京如果能成立专业“低空经济”(航空)产业园,将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这条“新赛道”在热度攀升的同时,也正变得“拥挤”,也更需要“护航”。

将视角放到全国,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为产业发展铺就法治“跑道”;合肥印发《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低空经济”发展的空间保障、产业集聚、场景示范、设施建设;四川则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支持有人机无人机、军用民用、国企民企一起上……

低空经济需要模块化构建起发展架构,也就是从产业规划、政策体系的宏观层面,到使用场景、航区航线等具体问题,为产业相关企业铺好“新航道”。

比如,南京在软件信息、航空指挥、北斗卫星、纤维材料、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人才储备。当务之急是强化系统观念,把这些资源优势整合到低空经济新赛道。

比如,突出应用场景牵引,探索搭建城市交通、应急、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场景,通过政府首购、订购,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为低空经济领域企业提供展示舞台,助推其抢占细分市场,冲刺“单项冠军”。

比如,发挥龙头牵引作用,抓住南航大成果转化、行业龙头设立区域总部等关键点,抓紧“扩圈”“延链”“筑巢引凤”,培育产业生态,让企业梯队形成雁阵效应等等。

布局“天空之城”,南京扬帆但信风。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