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溧水晶桥芝山村成“网红村”啦
凭借庭院游、红色文化游的吸引力
近期更是荣获中国最美村镇
“和美共富成就奖”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近年来,南京在广大村庄深耕,科学编制规划,为每个村庄寻找独特气质与发展方向。据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全市466个应编村庄规划已全部获批。南京的村庄也将在量身定制的规划指引下,奔向强村、富村、美村的“新”赛道。
规划引领
偏僻芝山村打了场翻身仗
2024年12月底,在芝山村果香杨梅园,阳光洒满了园林式的庭院,市民周先生和几位朋友坐在柿子树下,品一杯香茶,谈天说地。厨房里,飘出了农家菜的饭香。
这里的一砖一瓦
一草一木都凝结着主人的心思
“它也许契合了都市人归园田居的理想。”果园主理人胡震芳打理了一大片果园,但每年过了采摘季,园中要闲置半年左右时间。
3年前,在与规划师交流时,盘活低效用地、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便落在了村庄规划图纸上。在多方政策支持下,这个庭院民宿终于落地,没想到一下子火了起来。“跨年夜这几天,每天都预定满了。”胡震芳表示,果园从单季,延伸到了四季经济,也带动村里人的就业。
环村而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休闲广场、公共厕所,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说,过去的芝山村草木杂乱,环境差,配套落后。年轻人长期在外打工,不少农田撂荒。
编制规划,就是要了解村庄的优势与劣势。经过规划师团队一边对接,一边调整,特色找出来了,土地性质明确了,低效用地开始盘活了,最终确定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示范村的定位,突出富硒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从而带动乡村旅游。
4年多的规划参与
芝山村终于尝到了振兴的甜头
在曹庄富硒生态园,油菜花已经长出了幼苗。这里的高标准农田在去年举办了丰收节,而林下富硒茶园、富硒黄花菜、富硒果园,也找到了富民的“金钥匙”。如今,曹庄已发展成集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特色餐饮、果蔬采摘、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
芝山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该村各类绿色富硒农产品
销售收入1500多万元
村集体收入也超过了千万元
而去年全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年底刚刚又一次
为全体村民分红70多万元
规划师下乡
为乡村量身定制发展路
冬天的江宁汤山宁西村
依然是种植大户的忙碌时刻
在大棚扎堆的农田中,蔬菜生长旺盛,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市编研中心)的设计师们与大棚里的工作人员交流,探讨。
“我们刚来的时候,这片地还比较空。”市编研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汤山地区,宁西村优势不突出。2020年入村以来,规划师们走访居民、种植户,开展座谈,帮助村里挖特色,找亮点,反复讨论修改规划。
最终形成了
“一心四片多点,轴带发展”的
空间布局
打造差异化乡村发展区
👇
- 如该村西侧为特色果林种植区,规划策略为种植经济林果,发展特色采摘体验,预留农产品加工工厂用地。
- 村子核心区建设综合服务核心,向东发展农旅融合示范区,向北发展田园景观休闲区。
规划是渐进式的
对于宁西村来说
变化也在一点点呈现
南京本味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林表示,毕业后他选择在宁西村进行大棚果蔬的研发与种植,独特的小番茄品种供不应求。
“我们与规划师也是良性互动,包括对发展方向的明确,未来用地的需求,村庄农旅的融合。”李林表示,规划呼应了大家的需求,也让他对宁西村的发展更有信心。
在宁西村非遗工坊内,展示着不少漂亮的苎麻手工品。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非遗培训、非遗集市等方式,他们把农村已经无用的苎麻变成了村民家门口就业的“指尖经济”。👀
规划编制完成后
规划师与村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市规划资源局江宁分局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在规划师的参与下
全区120个规划发展村
实现了规划全覆盖
一村一规划
让江宁乡村特质更明显
乡村在奔富的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南京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整体格局。科学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是塑造“南北田园”的需要,也将更加有利于“城乡融合”的谋篇布局。
在村庄规划编制中
- 南京围绕夯实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韧性安全的目标,明确在乡村地区落实12条刚性管控底线。
- 还创新采用“规划地块+留白用地+弹性区域”的方式,统筹处理村庄建设需求。
规划是未来,也是现在。市规划资源局联合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部门,协同优化实施政策,保障村庄规划实施。通过一系列政策,不断优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等路径。
在此基础上
每年安排
不少于年度用地计划5%的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
专项用于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打通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我市已纳入村庄规划保障的三产融合项目276个,并以村庄规划为依据办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共成交28幅地块、成交额1.7亿元。
六合区雄州街道钱仓葵园全产业链项目为我市首例采用集体土地入股、联营方式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目前已经取得各类建设许可证书并开工建设。
据市规划资源局介绍,依托“共绘苏乡”平台,我市不断完善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2024年新增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站点,至此全市累计9家编制单位挂牌12处“规划师下乡工作站”,为编制“接地气”“陪伴式”乡村规划做出示范。
对于无需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市规划资源局近日又编制印发《南京市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试行)》,为这类村庄农房建设、产业项目建设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提供依据。
在规划蓝图的描绘下
“田成片、林成网、渠相连、
路相通、村成景”
正在南京的广大乡村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