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乘“国字号”,南京“工”夫强

成功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5家企业入围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牵头的苏南特钢材料集群跻身“国家队”,成为目前全国钢铁行业领域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月5日,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上,“南京元素”频频亮相。

聚焦聚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目标,南京始终坚守实体经济,把产业强市建设作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中之重,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南京制造”聚群成势、量质齐升。
搭乘“国家试点”快车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资源优化方面,我们对所有生产资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生产要素及生产流程离散事件进行模型化,通过虚拟仿真与数字孪生技术提供生产效率的最优解,实现了未投产前优化预测。”南京优倍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南京优倍电气以成本、质量、效益为核心规划了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方案,大量应用了机器人调试与组装、智能立库等智能装备,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库存资金降低了20%,研发效率提高30%。

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去年6月,南京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聚焦智能电网、集成电路和智能制造装备3个试点细分行业,积极探索形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南京经验”。

为何选择这3个行业?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电网是南京优势产业,产业链条长、营收规模大、市场主体多,成功跻身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是南京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等一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了一批产业链优质企业;智能制造装备门类相对齐全,尤其在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轨道交通等领域具备竞争优势,拥有一批国内领军企业。另外,依托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优势,培育了近百家优秀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为扎实推进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南京出台《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和《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对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支持政策进行精心谋划和系统部署。

总体目标是:到2026年试点期满时,全市围绕智能电网、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3个细分行业,推动不少于650家工业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且数字化水平均达到二级及以上。实现试点行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的比例不低于95%。

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如今,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搭上数字化“快车”。

在南京中电熊猫照明有限公司忙碌的生产线上,配备了多台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流水线每个标准工位都配备了工控机、扫码平台和语音播报系统,实时采集生产过程数据。“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能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产品的不良品率由11.26%降低至10.94%。”熊猫照明相关负责人介绍。

南京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构建了一个集手术室设备监控、数据分析、远程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一体化手术室”智能工厂,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企业近年来保持25%左右的年营收增长率。

以试点促转型、以转型推试点,将试点期间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政策,及时转化为推动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的长效机制。

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获悉,下一步,南京将分阶段推进试点企业征集、服务商遴选、改造项目实施等试点任务,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聚焦企业需求

优先将试点细分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纳入改造范围,重点推动企业开展生产过程等关键业务环节的深度数字化改造。
强化数字赋能

注重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场景化应用,面向全国组织遴选一批数字化服务商,研发攻关一批“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推动“链式”转型

促进链主企业加强转型能力输出与业务协同,引领带动链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转型,争取“试成一批,带动一片”,推动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再上新台阶。

抢抓“国家行动”机遇

下好梯度培育“先手棋”

一张铝板被机械臂轻松“拿捏”,送入数控冲床后几秒钟,一个车窗外框便出现在了铝板上……在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门产品生产智能制造车间,一个个力大无穷、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成为“主角”。

工信部最新公布的全国第一批、共235家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康尼机电与南京钢铁、中国电科十四所、国电南瑞控制、扬子石化5家南京企业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何为卓越级智能工厂?去年12月在南京举行的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主题大会上,“国家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重磅发布,全力构建从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到领航级的智能梯度培育体系。

其中,卓越级智能工厂应在设计生产经营数据集成贯通、制造装备智能管控、生产过程在线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环节综合优化、多场景系统级智能化应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并起到行业引领带动作用。

将目光聚焦在康尼机电玻璃粘接智能车间,机器正在给玻璃自动涂胶,“无人化工厂”生产场景正在上演。发号施令的“大脑”则是生产指挥控制中心,只见智慧大屏上数字不断跳动,生产计划、订单信息、车间内机器人的实时工作状况等一览无余,数十名工作人员对着电脑紧张忙碌,各自负责生产组织、设备管理、物料管理等环节。

不久前,康尼机电智能涂装车间投入试运行,7台静电旋杯喷涂机器人代替人工喷涂,确保喷涂一致性及漆膜均匀性的同时,油漆利用率提升了30%。“未来根据生产需要,更多工序将实现‘机器换人’,产能和生产效率还将继续提升。”康尼机电工程部部长许慈说。

翻开卓越级智能工厂的“档案”,各有“绝活”。

中国电科十四所深耕离散型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打造了“睿知”自主工业软件品牌,积极赋能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目前已服务航空、航天、电子、兵器等15个行业、1000余家企业。

作为传统产业数字化领跑者,南钢通过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先进数字技术与钢铁制造的深度融合,并将自身数字化能力对外输出,形成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集群,已服务22个行业,超20000家企业客户。扬子石化智能工厂涵盖21个智能化应用场景,同时运用5G技术塑造智能制造新模式,全面推进5G+智能生产、安全、环保、设备、应急指挥等业务场景的开发应用。

“目前,智能工厂建设正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推广和前沿探索新阶段,下一步将以梯度培育为核心,加速规模化推广和前沿探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介绍。

抢抓发展机遇,下好“先手棋”。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南京将持续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部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质降本增效和价值创造重塑为目标,以场景化推进为抓手,实施智能工厂梯度建设行动,加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牵头跻身“国家队”

奋力夺取“金字塔尖”

打造“1个中心”

领先的特钢及高端合金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3个阵地

全球领先的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先进制造基地、全球知名的特钢及高端合金领域开放合作高地、全球盛誉的特钢及高端合金行业人才集聚胜地。

1月22日,南京市牵头举行的苏南特钢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会上明确提出,到2027年,集群主导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达到1万亿元、突破关键核心材料和技术50项以上等具体目标。

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是先进金属材料的“金字塔尖”,承担着为国防军工、高端制造发展提供高精尖材料的重大使命。经过数十年持续发展,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等苏南五市逐步建立起规模领先、品种高端、配套完善的特钢及高端合金产业体系,集群主导产业产值超8200亿元,特钢及高端合金产量约3000万吨、占全国比重近30%,位居全球首位

2024年,南京市牵头的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成功胜出,一举填补了这一赛道的空白,成为目前全国钢铁行业领域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京参与的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同步入选“国家队”,加上此前首批入围的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新型电力(智能电网)集群,截至目前,南京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累计已达4个

“挺特钢脊梁,铸强国之基”。南京作为该集群的牵头城市,近年来聚力推动特钢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产业高端发展卓有成效

围绕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下游产业需求,积极攻克短缺特钢及高端合金品种,打造了国内外重要的高性能特种钢板生产基地,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断增多,9%镍钢、超高强耐磨钢等产品成为国家单项冠军产品,大厚度止裂钢、丹霞耐候钢等100多个优特钢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众多大国重器和重点工程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材料支撑。

数智赋能步伐走在前列

深入推动行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建成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90%。依托数智发展优势,南京正在积极创建“AI+钢铁”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示范基地。

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

全市钢铁龙头企业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主要污染物排放近三年累计下降50%左右。积极推广和应用最新的节能降碳技术,构建全流程、全覆盖的产业低碳生态体系,吨钢综合能耗显著下降,废钢资源多元化保障能力有效提升。2024年,南京市“钢铁企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入选生态环境部正面典型案例。

其中,龙头企业南钢成功创建国家级智能工厂,并建成行业首个一体化智慧运营中心,梅钢5G工业物联网实验室高效赋能。“目前,南钢的厚板特种钢产量已超500万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南钢产品为300多个大国重器提供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南钢相关负责人介绍。

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既是苏南特钢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更是推动特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推进会上,苏南五市共同签署“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共建合作协议”,“特钢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揭牌成立,相关部门、业内专家、龙头企业齐聚一堂,共话特钢发展,共谋集群建设。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据悉,下一步,南京将进一步发挥牵头城市作用,会同苏南其他城市一道,聚焦国家战略所需,进一步强化创新引领、数智赋能、协同共建,为全国特钢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