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汛硬核支撑,南京气象监测预警精准到每个街道

6月1日起,南京将进入主汛期。

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我市汛期气候总体偏差,旱涝并重,涝重于旱,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偏强。据了解,目前我市气象监测预警已经能够精准覆盖到每个街道行政区,为防汛工作提供“硬核”支撑。今年汛期降水量预计偏多2—5成

市气象台台长姜有山介绍,据预测,今年全市汛期降水量将达800—1000毫米,较常年偏多2—5成。其中,6月较常年偏多1—2成;7月较常年偏多5—8成;6—7月出现强降水集中时段的可能性较大,存在发生局部内涝以及地质灾害等可能。今年我市入梅时间较常年正常略偏早(6月17日—19日);出梅时间偏晚(7月19—20日前后),梅雨期偏长。梅雨量为320—500毫米,较常年260—300毫米也显著偏多。

姜有山说,汛期天气的预测难度,主要在于厄尔尼诺现象转变为拉尼娜现象快慢的不确定性。“当前厄尔尼诺正处于加快衰减阶段,预计本月趋于结束,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

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消息也称,受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次年和热带印度洋增暖相叠加的共同影响,2024年我国天气气候更加复杂。强对流天气频发,预报难点何在?

5月27日,我市发生强降水过程,全市最高温骤降10℃,初夏一夜变初秋,让人直呼“难以琢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惠心介绍,近期强降水主要是由于南方的低涡切变线及北方的槽线共同影响导致的,“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大气持水能力增加,更容易发生极端降水事件。”

影响强降水天气的因素有很多。李惠心介绍,受当前仪器和模式的分辨率限制,某些受局地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如龙卷、飑线等)影响发展起来的强对流天气还不能被完全监测。此外,局地地形等因素也增加了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难度。“例如,南京在山阴和山阳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就较大,有些降水云团经过长江时雨量会显著增强,因此使得预测较为困难,监测也比较困难。”

即使对于相对容易预测的大尺度系统(如锋面)导致的强降水,控制大气运动的方程也是非线性且无序的。“初始值的偏差可能会导致系统产生‘蝴蝶效应’。”李惠心提到,近期由于南海季风爆发,使得西南暖湿气流向我国东部输送,同时中高纬度西风带波动剧烈、引导冷空气南下,易产生对流。气象监测预警已精细到每个街道

虽然强对流天气确实难以把握,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捉摸不透的强对流天气正变得愈加可测。

在浦口区气象局的气象观测场,只见各种设备“捕风捉云”,测量不同指标的设备从空中到地下,让气象观测场乍一看有点像“试验田”。

浦口区气象台工程师刘圆一件件介绍着:“百叶箱内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用来测量降水量;十余米高的风塔上安装的传感器用来观测风向和风速……”

据悉,目前全市设有4部X波段雷达,能够精细化预测降水云团的位置。浦口区X波段雷达架设在老山狮子岭山顶上,它能提供降水云团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回波底高、累积液态含水量、一小时估测降水等数据,可对强对流云团进行“核磁共振”的精准监测。除此之外,气象部门装置的毫米波云雷达、拉曼米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可以监测云微粒子、灰霾空中分布状态以及垂直方向的风向风速,与X波段雷达互为补充,对强对流云团的发生和发展进行精准“把脉”。

“雷达网”能够大尺度地“嗅探”云团的内部情况,深入到各个街道的气象监测站则是保障城市气象服务的“网格脉络”。目前我市每个街道都设有区域气象自动气象站,实现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雨量六要素分钟级的自动数据采集。

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陈曲说:“这些数据可在5分钟内到达气象业务人员的电脑桌面,通过强大的数据通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撑,为精细到每个街道的灾害预警、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