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天探月,它来“感”知

3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五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华科技”)为本次发射配套多款自主研制的传感器,配套产品可靠性高、一致性好,助力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如五官和皮肤,科技含量高、应用场景多、发展前景广,体现了“专精特新”的特点。创立于2000年的高华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从事高可靠性传感器及传感网络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工作,始终以市场引领发展,凭借强大的研发团队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一次技术突破

“我们为‘长三乙’配套的多种传感器及传感网络系统,负责测量多系统内的温度、湿度、压力、振动、热流等信号,并将感知到的各种数据通过遥测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对箭上及整流罩内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保证载荷环境符合要求。”高华科技董事长李维平自豪地说。

截至目前,高华科技的传感器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铁动车、高端装备等行业,参与并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空间站建设等重点工程配套任务。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李维平回忆起企业20多年来时路,感慨地说:“公司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一次技术突破,科技创新贯穿始终。”  时间回到2000年,中国通信产业迅猛发展。李维平敏锐察觉到,随着高端装备向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转型发展,它们对传感器的需求将大大提升,于是带着创业梦想来到南京,与几个小伙伴一起创立了高华科技,一头扎进传感器的研发中。  然而,传感器研发哪有那么容易。它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包含芯片封装、电路、结构、场景匹配等多种技术。“当时规模小、条件简陋,每个团队成员不仅要做研发,还要做产品、做管理、做市场,甚至在租住的房子里轮流到菜场买菜当厨师。”李维平说,但初创团队每接到一个任务就持续深入研究,遇到问题绝不放过,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带来市场突破。  2005年,高铁建设中“和谐号”使用的传感器等进口电器电控设备与国内工况不兼容,迫切需要实现国产化突破。“找到高华科技时,我们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个任务,用两年时间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传感器国产化替代。”李维平说,这一次突破也让他们打开了高铁领域的巨大市场。  进军航空航天领域同样如此。跟随火箭升空的传感器中,有一种叫脉动压力传感器,用来监测火箭运行过程中的气体波动情况,以准确把握火箭运行状态,有着压力量程小、响应快、可靠性高、体积小、集成度高等要求。  “只有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才能进入全新的领域!”带着这股子劲,高华科技当时20多人的研发队伍,废寝忘食地扑在实验室里,全力以赴成功解决了这些技术“卡点”,满足了航天领域的标准要求。

全力以赴,在科技创新中展现企业担当

步入高华科技办公楼一楼大厅,几枚竖立的火箭模型十分逼真,一副即将发射升空的状态,充分展示了这家公司近年来与我国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

三楼是公司研发中心,一批研发人员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同处一层的还有实验室,方便他们将创新灵感及时落地。

“航天领域的传感器是一次性的,要求功能强大,而航空领域所使用的传感器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研发中心副主任秦磊告诉记者,他们在设计之初会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验证,并严格筛选制造材料,再在实验室里“千锤百炼”。

技术要求高,研发周期长。“比如脉动压力传感器就要历经数万次的脉动冲击,并在电磁兼容实验室里通过防干扰测试,以确保可靠性达到设计使用要求。”秦磊说。

液压系统、发动机、驾驶舱……一架飞机上遍布各个重要部位的不同传感器有数百上千只,目前,高华科技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能够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

这源于持久不息的创新研发。目前,高华科技共有员工近500名,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以及数十名来自重点高校的教授作为客座专家。

“公司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15%左右,已投入各类生产、研发和检测设备1000多台套,包括自动化生产/标定系统、高压脉冲试验台、振动加速度测试系统、热真空试验箱、X-ray/CT检测、电子扫描电镜、EMC电磁兼容测试系统、远场天线暗室等,总计投入金额过亿元。”李维平介绍。

在科技创新中获得发展,更在科技创新中展现企业担当。每当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有需要时,高华科技都全力以赴,集中全公司最优质的资源“撸起袖子加油干”。

传感器是靠电缆连接,但存在荷载高、装配复杂等问题,突破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就成为“国家任务”。

“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攻克火箭上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这跟地面上普及的无线传感技术有很大区别,面临复杂的电磁环境、太空环境等,研发难度极大。”李维平说。

这个项目从2014年开始启动研发,历经3年多的时间,终于在2017年实现突破,并在次年5月搭载火箭飞行成功。高华科技也成为国内第一家掌握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的企业。

练就拿手绝活,争当行业发展排头兵

“这些高校里有很多研究的技术成果,我们就是要把这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产业化发展。”在采访中,李维平电话不断,一直在与公司员工商讨“产学研用”的话题。  科技铸就“高精尖”壁垒、业绩呈现“高成长”曲线、行业发展延续“高景气”态势……经过20余年的发展,高华科技身上充分展现出“三高”特性,不断推动行业发展,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和市场的良好口碑。  2023年4月18日,高华科技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资本助推为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挑战,自上市以来,李维平比此前更忙了,更多时间都在外奔波,“上市前,公司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上市后,公司则要实现‘从1到N’的蝶变。”

近年来,随着商业航天等国家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火热,高华科技也加快布局,进军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新领域,坚定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道路,深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技术创新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目前,国内商业航天领域的头部企业中有多家都跟高华科技有深度合作。”李维平告诉记者,商业航天是大规模发射、高密度发射,在确保稳定性等技术要求情况下,对成本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华科技成立全资子公司苏州紫芯微电子有限公司主攻自研芯片领域,成立全资子公司南京高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高星华辰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瞄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围绕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  随着现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将带动传感器产业更多需求,高华科技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征程万里,初心不改。“我们将瞄准前沿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练就拿手绝活,以更多优质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争当行业发展排头兵。”李维平表示。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