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医生”,他们深入各家工业企业,一番“望闻问切”后对症下药,免费诊断“开处方”,助力企业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速”,数字化是最有效途径之一。2022年以来,南京统筹市、区力量资源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诊断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遴选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机构作为特殊“医生”,为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服务。“截至今年上半年,通过近3年时间,南京已累计免费诊断服务45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免费诊断广泛覆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医生”如何给企业诊断“开药方”?“对症下药”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变化?南京在这项“诊断工程”中收获了什么,发现了哪些问题?近日,小编深入采访了这群“医生”、参诊企业和相关部门。
“出诊”
特殊“医生”精准“把脉”
免费诊断助企“智造”
作为南京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的服务商,由菲尼克斯(南京)智能制造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牵头,武汉制信科技有限公司(e-works)和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在2023年共为12家南京企业提供了智能诊断服务,南京汽车锻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汽锻造”)正是其中之一。
“1个多月时间里,专家组先后到南汽锻造现场诊断8次,每次不少于3小时。”e-works江苏总经理徐海军介绍,根据两化融合标准评估,该公司处于集成提升阶段,已经对装备、系统等开展集成,实现跨业务活动间的数据共享。
南汽锻造总经理孙楠章坦言,此前公司在自动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已完成部分设备的自动上下料改造、车间生产管理系统建设等,但在提升智能化发展方面依然存在瓶颈。
如何在“智造”中更进一步,成为南汽锻造的“心头事”。
急企业之所急,“医生”免费诊断。根据诊断,南汽锻造“病症”主要有3点:生产车间物流自动化率可以进一步完善提升;企业各系统数据未完全打通,需要进一步关注系统集成和数据应用;在工艺设计方面有所欠缺,需要专业团队的接入和应用。
“我们建议企业进行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可以解决工艺文件没有标准化、不能图形图像支持和工艺知识沉淀积累的问题。进行数据中台等建设,可解决业务操作与考核脱节、数据处理和报表统计工作量巨大,且存在大量重复的统计计算和主观判断等问题。”徐海军说。
免费诊断开“处方”,“对症下药”见成效。孙楠章说,南汽锻造通过建设CAPP系统,生产效率提升了5%,产品质量提高了12%。数据中台的建设则使得企业研发周期缩短了9%、能源消耗降低了11%、运营成本降低了9%,成功创建2024年省级智能制造工厂。
同样在免费诊断服务中受益的还有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和格力电器(南京)有限公司,它们的“医生”都是由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自仪院”)牵头组成的联合体。
“我们组织专业领域专家,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水平评估、工厂现场走访指导、智能工厂示范对标、智改数转专题培训、诊断情况交流与专题汇报以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等服务。”上海自仪院科技服务部副总经理陈言诚介绍。
根据诊断,泉峰科技随着全球业务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各业务领域的应用系统和数据量都在高速增长,分散的数据缺乏互联互通和充分利用,导致孤岛现象时有发生。格力电器围绕空调制造所涉及的钣金、注塑、装配、仓储物流等环节的各类型装备与设备诊断和健康管理、智能排产以及数据开发利用上还存在提升空间。
“病症”有差异,“处方”也不同。针对泉峰科技,专家组提出,基于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和协同化,开展全面的数据治理和数据管理,同时指导企业打造工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从设备、流程、订单、交付等全过程可视化,提升智能运营敏捷性。针对南京格力,重点围绕装备与设备管理、计划与调度、仓储配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及案例分享,为其持续优化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诊断效果立竿见影。“依托多系统集成的生产模式,促使整体物流效率有效提升,协同制造,促使供应链管理成本逐年下降,成功创建2024年省级智能制造工厂。”泉峰科技相关负责人称。
南京格力针对设备及能源逐步推进网联化部署,实现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控及能源的合理分配,从而促进能耗成本、人力成本的下降,保障了生产效率的稳步提升,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见效”
诊断转化率达65.7%
“一企一策”释放新动能
为企业在智能工厂建设、数字基建等方面提供专业规划,为后续“智改数转网联”提供明确方向,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群特殊的“医生”功不可没。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企业存在的转型成本顾虑、转型收益不明、转型能力不足、转型路径不清等问题和不足,自2022年开始,我市用足用好各级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高标准推进免费诊断服务。每年全市组织遴选一批数字化转型基础条件好、有智能制造工厂和车间培育潜力的规上工业企业作为诊断服务对象,通过走访调研,精准把脉企业需求,“一企一策”引导企业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推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