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五维图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长三角特大城市

南京的城市特点和禀赋

体现在以下这组数字坐标上

南京拥有超3000年建城史,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孕育了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留存着明孝陵、明城墙等世界级文化瑰宝,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学之都”。

  • 从总量看,去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1.85万亿元,保持全国城市十强。
  • 从均量看,南京常住人口人均GDP在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
  • 从增速看,今年开局良好,一季度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回稳向好的态势。

南京是全国科教“第三城”,拥有53所高校、61所科研院所、96名两院院士,“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全国第三,在校大学生超100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居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

南京在“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位居全球第五,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居世界科技集群第九。

南京与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稳定开展经贸投资合作,服务业扩大开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战略叠加,国家级新区、开发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载体齐全,千万级大型机场、亿吨级港口和国家级高铁枢纽等开放通道交汇。

聚焦八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等产业加快向三千亿级迈进,集成电路、航空航天两个产业规模超千亿。同时,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等未来产业。

在此基础上,南京成立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举全市之力突破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4条新赛道。

  • 人工智能产业将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积极发展垂直大模型产业,前瞻布局AI智能体、脑机接口、类脑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聚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 机器人产业将放大工业机器人优势,加快发展协作、物流、安全应急、公共服务、个人消费、医疗健康等特色机器人,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聚力打造全国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聚集地。
  • 生物医药产业将抢占化学创新药、中药创新药、大分子药物、专利原料药、影像设备等细分领域,积极布局合成生物等前沿赛道,聚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药械研发和产业转化高地。
  • 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将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加快布局6G、未来网络、卫星互联网、量子通信、光通信等新赛道,聚力打造全国6G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金融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国际会展名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首发经济,积极培育新型消费、跨境电商、产业互联网等平台企业,持续推动研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碳管理服务、供应链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