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链补链延链,展现新作为!

1月23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江苏大会堂隆重开幕,省长许昆林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省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3年工作,提出了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其中包括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我省将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刚刚结束的南京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新的一年产业经济发展谋篇布局:坚持锻长补短、集群强链,着力推动产业强市建设大突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制造业“七个一”和服务业“六个一”工作推进体系,专班化、项目化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过去的一年,南京在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明确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目标路径,把产业强市作为“头号工程”,加快培育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软件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智能电网业务收入突破3200亿元,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未来产业增长28%。

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按照省、市两会最新部署要求,南京正以集群强链推进产业强市建设,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南京新篇章。

产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煤化工净化装置技术改造项目是金陵石化重点工程之一,也是该公司持续高质量推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目前,正在对各塔、罐间的管线、设备进行吹扫和查漏,预计春节后开始水联运,3月中旬进行管道碰头,准备开工。

扬子石化也传来喜讯。作为国内首家成功开发锂电池隔膜料的生产企业,该公司2023年聚乙烯锂电池隔膜料产量同比增加15%,创历史新高。

扬子石化。企业供图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去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产业强市建设,实施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焕新工程”,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两钢四化”转型迈出新步伐,在全市制造业发展中持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过去的一年,南京向新而行,下好产业强市“先手棋”。新签约华天科技晶圆级先进封测基地、美埃高端装备等百亿级产业项目9个,与中国石化、宝武钢铁、上海汽车等企业,携手谋划推进一批总投资近千亿元的重大转型项目。

新年开新局,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跑。近日,由国内首家专题研究高可靠增材制造的“南京市增材制造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研究中心”,在金陵科技学院正式挂牌,将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增强增材制造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加快四大支柱产业焕新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攻坚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锻长补短、集群强链,着力推动产业强市建设大突破。

新的一年,产业绘就新图景、塑强竞争力。聚焦“2+6+6”创新型产业集群,我市强化创新研发、场景应用和企业培育,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入驻江宁区的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

发挥数实融合渗透力

推动制造业“数字换脑”

“订单来啦!”位于江宁开发区的菲尼克斯新一代智能工厂,自动化仓库的机器人接到指令后,快速分拣出零件后,一旁待命的AGV小车扛起零件箱就跑,送到产线“下料”。

指甲盖大小的零部件进入“万能工装柔性流水线”后,在机器人的手里被精准地拼成不同的产品。

智能工厂建设成效显著。一期项目投产后,工厂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0%、仓库人工减少50%、制造周期从7天减少到5天,产能提升30%。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让企业实现“焕新”出发,加快“数实融合”已成为越来越多南京企业的“必答题”。

过去的一年,南京持续发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赋能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去年,全市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3800余个,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家。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总数达213家,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22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更加注重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发挥数实融合渗透力,推动制造业“数字换脑”。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将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启动实施全覆盖,推动30家企业开展5G工厂建设。大力发展“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软件谷向数字谷迭代升级。

加速“引进来,走出去”

双向开放塑造新优势

1月15日下午,一艘从巴西始发的运粮船“阿尔法发现”轮缓缓靠泊,11.6米吃水深度,刷新南京港开埠以来进港船舶最大吃水纪录。

“一寸水深一寸金”。2023年,南京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15.68万TEU(标箱),同比增长49.8%,连续两年保持全国内河港口第一。此次“阿尔法发现”轮安全靠泊,是南京港推进“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建设、打造南京都市圈“最佳出海口”的重大举措。

开放南京“引进来”,合作共赢加速“走出去”。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推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024年刚开年,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所属机电公司成功签约沙特NEOM新未来城项目,将提供多套柴油发电机组,为工程施工及生产设备提供充足电力保障。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在沙特和尼日利亚的两个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材料、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不久将正式开工建设。

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首个“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示范园区,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中阿(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吸引越来越多的南京企业在此扎根。

位于江北新区的苏美达智能科技产业基地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组装各式机器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孙中元 摄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过去的一年,我市深化“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建设,“一带一路”友城达44座,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19.3%、增速全省第一。

提升双向开放水平,做强枢纽门户功能。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将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推进全球数字服务商计划,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推动洲际客货运航线、中欧(亚)班列扩面增效,支持企业“走出去”。  

政府有担当,企业添力量。“华天科技将发挥自身优势,根植南京这块沃土,未来三年公司计划在宁继续增加投资百亿元以上,将全力在南京打造国内最大封测规模的生产基地,助力南京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华天电子集团副总裁、华天科技江苏公司总经理肖智轶表示。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