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区,物流叉车稳稳托起一盘盘物料;
组装区,黄色的机械臂瞄准机器完成“对接”;
检验区,一个个机器人在“格子间”里上下挥舞进行“自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赋予江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要求。如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奋进制造强省?一个个车间,就是观察变革的窗口。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生产车间
见证“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智能场景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埃斯顿是扎根江宁开发区的老企业,从生产伺服电机起家,到转型自动化核心部件和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经过多年发展,已成长为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龙头”。
“智能生产车间的生产线已全部拉满,人在这里主要做一些物流和总装的工作,测试不需要人在现场,机器会自己监测。”埃斯顿战略与MKT负责人赵晓东介绍,这是国内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智能化产线,能够生产公司自主研发的76款机器人,良品率达到99.1%。“像这样的智能生产基地,埃斯顿一共有四处,机器人产能为5万套/年,位列国产第一。”
待完成跑合测试,这些机器人将从埃斯顿下线,送到全国各地汽车装备、锂电池和光伏等产业的智能工厂里,转变角色,从产品变为一名“智能工人”。
作为一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深耕的企业,南京埃斯顿成立30年来,不断发力智能制造。目前,埃斯顿拥有3-700kg负载的76款机器人,已成为中国首个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主业的品牌,业务覆盖中国、欧洲、东南亚、美洲等地区。
“我们拥有完全自主化的机器人控制器、操作系统、伺服系统三大核心技术,机器人核心部件自主化率已达到80%,不仅能提供用于智能产线上的机器人,还具有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满足客户非标准化、非结构化的需求。”赵晓东表示。
据统计,2023年,全球90%的光伏电池片工厂均使用埃斯顿机器人。在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工厂里,埃斯顿工业机器人为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电池组装及PACK等各项精细化工艺。
一家企业如何能够占据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重视研发是关键因素。
“我们将每年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在全球建设了近10个研发中心。目前埃斯顿全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核心部件自主化率已超过80%。”
对研发的重视换来累累硕果。在该公司的一楼展示大厅内,摆放着埃斯顿创造的多个“唯一”和“冠军”:国内唯一高防护的压铸机器人、全球独创的智能折弯专用机器人、全球唯一光伏行业专用高速机器人……
赵晓东介绍,今年3月,埃斯顿自主研发的“光伏排版工业机器人”入选工信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成为该公司继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之后的又一殊荣。
“智改数转网联”的大趋势下,打造数字化产线成为制造企业的普遍需求。面向广大客户的数字化需求,埃斯顿也在不断寻求培植新质生产力的“沃土”。当前,埃斯顿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平台已经将南京4座工厂进行统一管理,建设了自己的数字化孪生方案能力,同时帮助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等企业落地数字化产线。
“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技术、方案,帮助其他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他们的柔性化生产能力,从而为新质生产力赋能。”赵晓东介绍,当前,埃斯顿正全力拥抱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打造“机器人+”智能制造完整解决方案。“希望能通过技术端的发力,降低机器人的使用门槛,比如通过‘机器人+数字仿真平台’做到整条线的数字化管理,利用‘机器人+AI’,让机器人根据语音进行路径规划并自主完成复杂工作。”
新闻多一点
埃斯顿于2001年2月在江宁开发区成立,2015年3月20日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主要从事智能装备核心部件及工业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埃斯顿作为智能装备的核心部件供应商,走完全自主研发的道路,2010年,国家锻压标准管委会“锻压机械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工作组”在埃斯顿设立,成为国内唯一支持的锻压数控研发企业。
埃斯顿始终专注自动化行业,通过布局全产业链,形成了核心部件到高端产品到集成应用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全球建设了近10个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