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全市共有95个街道、6个镇跟着小布走进南京各个街镇了解它们的故事
有人说:
“南京的每一段历史,
都有一段老下关。”
这里,是明清兴衰变迁的重要发生地
这里,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与“终点”
这里,也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见证者
背依着滔滔江水
轻喃着古老的地名
一眼望去,这里全是故事
今天
跟着小布一起走进
——下关街道
老下关古称龙江关,亦称龙湾,濒江依城,素有“金陵北大门”之称。明代初期,为方便运输,在龙江关设立专收船只税收的关卡。由于龙江关在长江下游,后遂称之为“下关”。
2013年,原下关与鼓楼两区合并,组建新的鼓楼区;2017年,南京市政府将“阅江楼街道”更名为“下关街道”,借此延续“下关”厚重的历史文脉。
文脉悠远,镌刻古老记忆
下关街道承载着老城记忆,辖区内3公里黄金长江岸线与阅江楼、狮子山、明城墙、护城河、绣球公园等构成了“山、水、城、林、江”浑然一体的美丽画卷,漫步其间,步步皆历史。
仪凤门
仪凤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名字寓意“有凤来仪”,原为南京城市北部通往长江岸边的重要通道。
著名作家叶兆言的长篇小说《仪凤之门》,以仪凤门为圆点发散开去,将南京近现代的历史融汇于以杨逵等主角为首的人生命运浮沉之中,间杂下关地区的地理、人文、社会发展等细微城市脉络……
阅江楼
山为台,构楼以覆山首,名曰阅江楼——公元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一统江山、开国称帝7年后,下令在狮子山建造阅江楼,后在写记、平砥(打地基)后,因耗费巨大停建。
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1997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并于2001年9月竣工建成,从此结束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登楼远眺,江海辽阔,气度非凡,古今一体。
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静海寺)
下关是明代造船、航运和商贸中心。静海寺本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功德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寺名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殿宇林立、气势恢宏,号称“金陵律寺之冠”“金陵八大寺之最”。
1842年,静海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议约地,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023年,提升改造后的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静海寺)重新对公众开放,一件件文物长鸣警世钟声,告诫我们“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天妃宫
汉使河源虚织女,君得天妃下神语——天妃宫与静海寺相邻,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明永乐年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平安归来,朱棣为褒扬天妃娘娘妈祖护佑郑和团队的功绩而建。
天妃宫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抗日战争期间遭受破坏。2004年,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重新翻修并开放。
江南水师学堂
江南水师学堂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开办的军事学校,也是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后成为国民政府海军部旧址。鲁迅先生当年曾在此读书,自称“戎马书生”。